太极拳与司法

   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:《人民法院报》2015年4月12日 作者:陈雯雯
    TT
    每天清晨和中午,在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一个幽静的角落里,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忘我地打太极拳,几十年如一日,成为法院一道固定的风景线。这道风景线的主角是法院退休返聘的丁锡涛法官。
    在一个暖风醉人的春日里,我有幸聆听了丁法官对太极拳的个人体悟。“打太极拳有三种境界,谓之形体、功夫、修道。这三者层层递进,但又缺一不可。形体是碗,功夫是水,修道则是把一碗水端平的能力。”我不禁感叹:这与司法者的境界何其相似!
    司法者的入门境界,必须先熟知司法礼仪、司法程序等外在载体,亦如拳者修形体,必须一招一式都做到位。礼仪与程序密不可分,司法礼仪除了一般社会礼仪的内容外,更注重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,以突出司法的严肃性和庄重性。
    “我以自己的人格与良知向宪法庄严宣誓:永远忠于宪法和法律,坚定信念……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、为保护公民权利、为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而努力奋斗。”鄞州法院自2010年开始,每年为新任法官举行授职典礼,以庄严的仪式激发法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,激励法官追求公平正义。而公平正义的保障,首要是程序公正,因为“不公正的审判毁坏法律,好比污染了水源”。在司法程序方面,鄞州法院主要采取以公开促公正的原则,通过庭审网络直播、全程录音录像、裁判文书上网等机制,倒逼审判程序规范公正。记得新任命的助理审判员小徐曾对我说过:“司法礼仪和程序的规范性、庄严性,让我深深明白,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般爱惜法官的荣誉,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。”
    司法者的高级境界,应当熟知法律规范,通过适用规范定分止争,亦如拳者修功夫,招式中蕴含刚柔之力。法官的功夫主要体现在业务能力上,而鄞州法院正是这样一个注重提升法官综合能力、打造“学习型法官”的“学习型法院”。
    院里通过定期举办法官论坛,邀请本院法官探讨实务,开展自我学习,促进法官在司法理念、法律理论、审判实践等方面相互启发;通过举办专家讲座,邀请上级部门和知名院校专家学者授课,开展开放学习,促进法官追踪理论前沿,实现优势互补;通过建立青年实用法学研究会,打破部门限制,整合调研资源,促进青年法官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调动青年法官的积极性……由此,一支“坐上审判台能审案、走上讲台能讲课、拿起笔来能写文章”的学习型队伍逐渐形成,他们通过不断修炼功夫,张弛有度地发功,推动了审判、执行工作的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 诉讼服务中心的陈文生庭长,在诉前调解和信访处理方面修炼的功夫颇深。2014年10月,一社区物业公司与蔡某某等76人涌入法院,要求解决涉经济补偿金的劳动争议系列案。陈庭长多次组织双方诉前调解、会同街道磋商,最后促使双方达成和解,使有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信访案件的系列案成功在诉前得到了化解。
    司法者的最高境界,想必是反思司法程序的缺陷和法律的漏洞,热心改革以推动中国法治进程,亦如拳者修道,最终境界是形我两忘。每个法官在司法实践中都会有过“这个程序设置不合理”“那个法律规定太有违常情”之类的批判,多数法官就案论案,未继续深入探究;而有着修道境界的法官,则对遇到的问题展开调研,进而提出改革方案和制度构想,为中国法治建设添砖加瓦。
    司法的修道者,令我立刻联想到了鄞州法院望春人民法庭庭长徐力英,徐庭长一手抓审判一手抓调研,以一支笔诠释她对司法和法律的解读,投身全国法院学术研讨活动数十年,提出了诸多制度设想,荣获全国法院学术研讨活动突出贡献奖(银奖)、全省法院学术讨论会20周年先进个人金奖。对此,她谦虚地说:“每当被人问及我写论文的心得体会或介绍写作经验时,我最深切的体会是我每次都是针对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用心思考,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,尽管有些不成熟,甚至幼稚,但都是我对法律制度的一种美好设想。”
    我不由问自己:我处于哪个境界了?回首自己从一个因为陌生而对庭审记录心有戚戚的书记员,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立办案的助理审判员,同时在这成长过程中能够对所思所感稍作记录的宝贵经历,我想,我是不停行走在前两个境界中,陌生与熟练不断交替,而同时亦对第三境界心向往之。
    如果对于太极拳来讲,形体是碗,功夫是水,修道是把一碗水端平的能力;那么对于司法者来讲,程序和规范是碗,司法能力是水,修道则是不断探寻端平碗和水的途径及标准。愿每一个司法者都能在这三个境界中自由穿梭!
责任编辑:陈雯雯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