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角兽的世界——致每一个有法律情结的人

    2015年10月13日 作者:刘莹姿
    TT
         那天,我们站在高地上,看见那只童话故事里的独角兽,在这个残酷的严冬,离我们而去。


1那只承载着重要使命的独角兽
 
    12月,一年之末,每个人都在准备调整状态,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。闲暇翻看微博,看到了前不久到宁波来讲座的最高法院何帆法官写了篇题为《别了,碧华兄》的博文,被那一句“每一次转身,都可能是一次永别”触碰到了神经。虽然并不熟知这个上海高院副院长,但是也为年仅47岁就病逝的他感到惋惜。再看微信朋友圈,满屏的悼文与追思。于是就细细地查阅了邹碧华的生平事迹,才知道,原来他就是那本《要件审判九步法》的作者,原来他就是那个上海司法改革试点的领导者,而他的微博名叫做“庭前独角兽”。
    独角兽,只在神话故事中有记载,而它的出现,要么如《格林童话》般梦幻,要么如《魔戒三部曲》般救赎人心,代表的都是承载重要使命的光明使者,正如邹碧华副院长给那些朋友们的印象吧。而“司法改革”,这个在法律界引起轩然大波的词汇,正是他所承载的使命。  对于年轻法官来说,心理最困惑的无非就是那个33%的法官员额,肯定也有人抱怨过这个“莫名其妙”的33%。但是,改革势必会改变现有格局,相信这个数据也是经过调研才得到的。当然,这也仅仅是上海这个直辖市试点的法官员额而已,各地的省情、市情不尽相同,相信司法界的改革者们能够把独角兽的公平正义继续延续下去。

2那些患有精神洁癖的独角兽们
 
    其实每一个读法律的人,都有一个“法律梦”,这种情况尤其集中在大学时期,考公务员扎堆报法检司,进外企扎堆填法律部,目的就是想要成为一名法律人。总觉得学了法律,踏入了社会,就要大干一番。不知不觉把自己定义成为了正义的使者。所以,其实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只独角兽,只是有的已经长出了翅膀,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,有的还在净澈的湖水边汲取养分,让自己更加强壮。而每只独角兽都或多或少的有点精神洁癖。
    记得前段时间有部电视剧叫做《离婚律师》,讲述的是两个极其有名的代理离婚案件的律师之间的故事。其中不乏对簿公堂的场景。每次看到这类影视剧,几乎都是开启“大家来找茬”模式:“为什么每次律师发言都是站起来的”、“独任审判的案件,法官前面的牌子竟然是审判长”、“还有双方随意对峙后,由律师向法官陈述对方藐视法庭”、“当事人一番声泪俱下的陈述之后,法官含着热泪判决那个当事人胜诉了”等等。和同事吐槽之后的结论就是,法律人真不应该看这类剧。其实这也难怪,很长一段时间,司法审判工作对于大众来说都是神秘莫测的,甚至产生了“暗箱操作”的印象。因此,在司法界又一次重大的改革便是“司法公开”。因为,独角兽们不想被人误解,愿意把代表自己运用逻辑、结合情理、符合法律的审判活动公之于众。
3涅槃重生的不是凤凰而是独角兽
 
    70、80后这代从事法律的人,大部分经历过一个考试,那就是中国第一考———司法考试。每年的9月,就像法律界的一次高考,每个人都想挤进那通过率20%的行列。想想埋头背法条、啃真题的日子,有时甚至会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,为什么选择法律还需要再过这样一道关,相信没有一个人想要重来一遍。但是回想通过后的喜悦,甚至比高考录取还来得强烈。我觉得这个经历,这个只有法律人可以拥有的经历,是一次历练,一次让你能够感受到“绝望中充满希望”、“希望是需要靠坚持去争取”的历练。
    回过头来想想,其实司法考试就是法律界最初的员额制。这个员额制,不分年龄、不分背景,只要你真正的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,只要你足够强大,你便能敲开法律界的大门,欣赏新世界无穷的奇观。
4独角兽坚守的是梦想
 
   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,“法官那么点工资,别做了,做律师好,钱赚得多。”是的,一个普通律师,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是一个普通法官的两至三倍。但这里我想套用一句很俗的话,“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来的”,比如说梦想。梦想不是靠空谈能实现的,是靠每一个法官、每一个司法辅助人员、每一个行政人员坚守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,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。
    其实旅行时,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:一般人会在看到美景时停留,法院人还会在看到各地法院大楼时拍照留念。这就是我们心理的法律情结,觉得凡是和法律有关的,都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而在每年的12月4日,对着《宪法》庄严宣誓时,更是独角兽们对梦想的确认。梦想其实并不远,它就在我们的心里,慢慢的、慢慢的占据我们整颗心。

    在独角兽的世界里,也许会被耻笑,也许会被攻击,但我们望去的是同一个远方。那个远方,有属于我们共同的光明。
责任编辑:刘莹姿
分享到: